隨著相關市場的不斷發展,國家政策的不斷幫扶,,可以發現空調銷售趨勢的四個變化,一是從代理批發向去代理化轉變,二是從開小店向開大店轉變,三是從純線下向線上線下一體化轉變,四是從單一產品銷售向復合產品銷售轉變。但不論如何轉變,現在的經銷商操作任何品牌,以下六點都是痛點:
痛點一:品牌眾多,定位重復,競爭激烈,電商沖擊。
1、在市場發展的基礎下產生出了眾多的品牌,各個品牌之間沒有明確的地位,對于舒適性空調的應用,所有品牌基本上都是全覆蓋,過多的定位重復,同時還會多出各個系列對各個消費層級進行推廣銷售。
2、在面對相同領域的相同產品,品牌只能對價格進行調整,互相廝殺,無奈價格只能越來越低,無法買上高價。
3、新媒體時代下電商崛起,底層突圍,價格已經到了最后一層遮羞布的地步,所有經銷商都一片哀嚎。
痛點二:提不到低價,格局固化,廠家撬底,簽單提價。
1、每個品牌發展至今,都存在著一些龍頭產業。龍頭產業在其產業鏈當中對價格進行制約,那么他就是價格的最低點,其他品牌很難再去撬動。
2、產業當中如果龍頭企業確定了方針,那么中下戶的格局也就基本確定了。部分品牌如果無法成為核心經銷商,又不能跟龍頭企業搞好關系,同時也辦法從他們手里提到行業價格最佳的貨,基本上就失去了一定的品牌競爭力。
3、加之某些廠家的某些業務員,在經銷商搞定甲方之后,低價去撬單子,經銷商不得不再次降價,為避免丟單而影響到合理的利潤。同時還有一些品牌的業務或者經理,為了讓經銷商能中標項目,承諾能批的價格很低,在經銷商簽訂合同之后,再告知需要價格上浮10%,從而影響經銷商的測算利潤。
痛點三:付款方式差,項目墊資,付款違約,甲方跑路,以房抵款。
1、有些項目全墊資,利潤還可以,承諾做完付款到80%,結果是做完后一年半都收不到一分錢。所以說,對于全墊資的項目,建議實力弱的經銷商避而遠之,對于有實力的經銷商要謹慎對待。
2、有些項目合同簽訂的挺好,第一筆款給的也很到位,但是第二筆款就開始拖拉,為了不誤工期,又逼著經銷商開始下一階段的執行,一旦開始,后面的款基本上也只有全做完了才能要到。
3、更別提有些甲方經營不善或者資金不到位,倒閉跑路,之前拉過去沒付款的設備沒法拉回來,施工墊進去的材料和人工也無法收回,最終導致經銷商破產。
4、最后尾款的20-30%是開發商給你抵成房子了,早些年房子升值,抵房子的經銷商都掙錢了。這些年抵房子的,都是賣不出去的商鋪和車位,綜合來說也是賠錢的買賣。
痛點四:囤貨壓力大,不囤沒貨、囤貨不賣、資金成本、庫存風險
1、現在大多數廠家都采取零庫存訂單制生產銷售模式,造成代理商需要打款訂貨,造成當下買賣無法提供貨源,工廠沒有庫存,導致無法進行下一步。
2、囤貨的同時,時常會發生所囤的貨和甲方要買的貨不符,這時又需重新訂貨或者找別人調貨,這些都需要新的資金。
3、囤貨占用大量的資金成本,如果周轉不動或者速度不快,代理的事就是賠錢的生意,但是為了吃到政策,有貨可賣,代理商又不得不將貨品囤積起來。
4、囤回來的貨,有些廠家就不再理睬,任由代理商自生自滅,又不斷地開發新代理,老代理的庫存消化會變慢,而新舊機型更替,會給囤貨帶來很大的貨損風險和質保時間損失。
痛點五:政策太復雜,月返季返,臺返年返,促銷套餐,通補房補。
1、政策大致分為三類,呈現三種拋物線,一類是正比例函數,政策隨時間越來也高,這種是通補類的,目的是讓經銷商隨著提貨越來越多的通補政策提更多的貨;一類是反比例函數隨時間推進越來越低,這種是打款補貼,目的是讓經銷商打款早點、打款多點,起到擠壓競品、擴充庫存的作用;第三類是一條x軸平行線就是固定函數,政策隨時間不變,往往是常規產品或新品或高端產品的提貨補貼,目的是牽引經銷店多賣有利潤的產品。
2、同時還存在一些是隨機函數,不定期的由于廠家自身的原因或者分公司為了階段性的完成總公司任務獲得獎勵而單獨釋放的政策。也有一些和促銷核銷、車輛運輸、房屋租賃、促銷人員相關的,反正零零總總就是把經銷商自己給弄得糊里糊涂。
3、政策變化雖然復雜,但最終解釋權在廠家,經銷商想拿政策就必須按規矩來,拼命打款拼命提貨。
痛點六:沒有復購率,耐用商品,復購率低,客情復雜,維護成本。
1、中央空調本來就是大眾的耐用產品,自然不會存在今天裝完明天購買的場景,自然復購率不會像快消品一樣,流水量過大
2、大型耐用電器的復購率低,但是成本以及相關環節都無法省略,后期還存在產品維護的范圍,在成本高的同時難度也同時提升了。
綜上所述,經銷商在經營時期已經十分困難,更需要廠家的支持與努力,雙方的支持才能帶來一片向好的市場環境。